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高支模工程是一项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质量与进度,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以下是一份针对高支模施工的专项方案范文,供参考使用。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8层,地下2层。其中,标准层楼板厚度为120mm,局部区域因功能需要设置大跨度空间,最大梁截面尺寸为600×1200mm,层高为4.5m,属于典型的高支模施工范围。
二、编制依据
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
4. 工程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
5. 项目现场实际情况
三、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明确高支模区域的具体位置、标高、结构形式等。
- 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全员掌握施工工艺和安全要点。
2. 材料准备
- 钢管、扣件、木方、胶合板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进场前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
- 支撑系统所用材料需具备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资料。
3. 人员准备
- 配备专业施工队伍,包括木工、架子工、测量员、安全员等,所有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
四、施工工艺流程
1.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轴线定位,弹出模板安装控制线。
2. 搭设支撑体系:按照方案要求搭设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应符合计算要求。
3. 铺设主次龙骨:按设计要求布置木方或钢龙骨,确保受力均匀。
4. 安装模板:采用胶合板拼装,接缝处应严密,防止漏浆。
5. 检查验收:模板安装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验收,确认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五、支撑系统计算
根据工程实际荷载情况,对高支模支撑体系进行力学验算:
- 模板自重:0.5kN/m²
- 新浇混凝土自重:24kN/m³ × 0.12m = 2.88kN/m²
-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2.5kN/m²
- 总荷载:约6.88kN/m²
根据以上荷载,计算立杆承载力、地基承载力、连墙件强度等,确保支撑体系满足安全要求。
六、安全措施
1.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2. 严禁在未经验收的支撑体系上进行施工。
3. 定期检查支架稳定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雨季施工时,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地基下沉。
5. 设立专职安全员,负责全过程监督与巡查。
七、应急预案
1. 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2. 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灭火器、急救箱、临时照明设备等。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八、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
1. 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保持道路畅通。
2. 控制施工噪音,避免夜间施工扰民。
3. 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做到工完料清。
九、总结
高支模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其技术与安全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案编制、严格的施工管理以及完善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保障工程质量与人员安全。本方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类似工程项目的高支模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