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火欲燃山(过年烤年糕)】腊月将尽,年味渐浓。在南方的某些乡村,每当春节临近,空气中便弥漫着一种独特的烟火气息——那是“江火欲燃山”的景象,也是“过年烤年糕”的热闹场景。
“江火欲燃山”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大火烧山,而是指在江边或河岸上点燃的柴火堆,用来驱寒、祈福,也象征着新年的到来。这种习俗源于古老的农耕文化,人们相信火焰能驱走邪祟,带来好运。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一簇簇火光在江边跳跃,映红了天际,也照亮了归家人的路。
而“过年烤年糕”,则是另一幅温暖的画面。年糕是春节的传统食品,寓意“年年高升”。在南方,尤其是闽南、广东一带,家家户户都会在年前制作年糕。糯米蒸熟后压成块,再用炭火慢慢烘烤,香气四溢,令人垂涎。孩子们围在火堆旁,一边看着年糕渐渐变黄,一边听着长辈讲述过去的故事,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这“江火”与“年糕”,看似只是简单的民俗活动,却承载着一代代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盼。它们不仅是节日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传统显得愈发珍贵。
如今,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许多地方的“江火”已不再常见,但“烤年糕”的味道,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它提醒我们,无论走到多远,家乡的味道永远是最深的牵挂。
江火欲燃山,过年烤年糕。这是岁月的回响,也是心灵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