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任务书】随着2018届学生即将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与专业知识运用的重要方式。为确保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任务书,明确各阶段的任务要求、时间节点及评价标准。
一、任务目标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独立或协作完成的一项综合性研究或工程实践项目。通过该过程,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系统设计或研究的能力;
3. 文献查阅、资料整理与论文撰写的能力;
4. 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的能力。
二、选题要求
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实际应用价值或学术研究意义。选题需经指导教师审核批准后方可正式开展。选题原则如下:
1. 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2. 避免重复或过于宽泛的题目;
3. 鼓励结合社会热点、行业需求或实际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4. 学生可根据兴趣与专业方向自主提出课题,但需经指导教师确认。
三、进度安排
毕业设计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 选题与开题报告阶段(第1-4周)
学生确定研究方向,撰写开题报告,并提交至指导教师审核。
2. 文献调研与方案设计阶段(第5-8周)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设计方案或研究框架。
3. 实施与调试阶段(第9-16周)
开展实验、编程、模型构建或实地调研等具体工作。
4. 论文撰写与修改阶段(第17-20周)
完成初稿撰写,根据导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5. 答辩准备与答辩阶段(第21-22周)
准备答辩材料,参加毕业设计答辩。
四、成果要求
毕业设计最终成果包括:
1.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完整、逻辑清晰、格式规范,字数不少于8000字;
2. 设计图纸或软件系统(如适用);
3. 实验数据、调研报告及相关附件材料;
4. 毕业设计答辩PPT。
五、指导与考核
1. 每位学生须有一位指导教师,负责全过程指导与监督;
2. 指导教师应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进展情况并给予指导;
3. 毕业设计成绩由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质量、答辩表现等综合评定;
4. 成绩不合格者需重新修改或补做。
六、注意事项
1. 严禁抄袭、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一经发现将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2. 毕业设计过程中应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意安全与保密;
3. 所有材料需按时提交,逾期未交视为未完成任务。
结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学习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实践与总结,希望每位同学认真对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造力,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