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查房】在神经内科的日常工作中,护理查房是评估患者病情、调整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次查房对象为一名突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现就其护理过程进行系统回顾与分析。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入院,初步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典型SAH表现,随后行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因,发现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所致。患者入院后立即进入重症监护室,给予镇静、降颅压、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并安排手术干预。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及体温变化,尤其是血压的控制至关重要,避免血压波动诱发再出血。同时注意意识状态的变化,通过GCS评分及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
2. 疼痛管理与心理支持
SAH患者常伴有剧烈头痛,需根据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此外,患者情绪波动较大,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加强沟通,给予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3. 预防并发症
由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需定期翻身、拍背,防止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或雾化吸入治疗。对于术后患者,还需关注引流管的通畅情况,防止颅内感染。
4. 康复指导与健康宣教
在病情稳定后,逐步引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促进功能恢复。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避免诱因如情绪激动、用力过度等。
5. 多学科协作
护理团队与医生、康复科、营养科等多学科紧密配合,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科学的照护。
通过本次护理查房,不仅加深了对SAH患者护理要点的理解,也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今后将继续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