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20230902105421x】为有效应对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保障医疗机构内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规范预检分诊流程,提升早期发现与快速响应能力,特制定本《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和分类管理的相关工作。
一、制度目的
本制度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检分诊机制,实现对传染病患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处置,防止交叉感染,确保医疗秩序稳定运行。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防控的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构建高效、有序的传染病防控体系。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设有门诊、急诊及住院部的医疗机构,在接诊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初步病情评估、流行病学史询问、体温检测及相关症状排查等工作的执行与管理。
三、工作职责
1. 预检分诊人员职责
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基本的传染病知识和临床判断能力,按照标准流程对每位就诊者进行初步筛查,记录相关信息,并根据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分流。
2. 医生及护士职责
对于初步筛查中发现的可疑病例,应及时安排进一步检查或转诊至相应科室,配合做好信息登记、隔离观察及后续治疗工作。
3. 院感科职责
负责监督预检分诊工作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确保各项措施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四、操作流程
1. 患者到达后,由预检分诊人员进行基本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近期旅行史、接触史等。
2. 测量体温并询问是否有发热、咳嗽、乏力、咽痛等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初步判断。
3. 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将患者分为不同类别:普通患者、可疑传染病患者、确诊传染病患者等,并分别引导至相应区域就诊。
4. 对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实施隔离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后续处理。
五、信息管理与报告
1. 所有预检分诊信息应如实记录并妥善保存,便于追溯与分析。
2. 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疾控中心上报,并同步通知医院内部相关科室。
六、培训与考核
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预检分诊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识别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
2. 对预检分诊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制度落地见效。
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机构在面对突发传染病时的应对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