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夜雨寄北》中考试题汇编

2025-07-28 17:13:09

问题描述:

《夜雨寄北》中考试题汇编,跪求好心人,拉我一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8 17:13:09

《夜雨寄北》中考试题汇编】《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深情的意境和含蓄的表达深受语文教学的重视。在中考试题中,这首诗常以阅读理解、赏析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

以下是对近年来《夜雨寄北》相关中考试题的整理与分析,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该篇古诗的学习要点。

一、原文再现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常见考点汇总

1. 诗句默写

- 请写出《夜雨寄北》中的颔联:

答案:巴山夜雨涨秋池。

- 默写全诗。

提示:注意“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的标点使用。

2. 词语解释

- “君”指代谁?

答案:诗人的妻子或爱人。

- “何当”是什么意思?

答案:什么时候才能。

- “共剪西窗烛”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两人一起剪烛夜谈,温馨而浪漫的画面。

3. 句子理解

- “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诗人无法确定归家日期的无奈与思念之情。

-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答案:既描绘了巴山秋夜的凄凉景象,又渲染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4. 情感分析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渴望。

- 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有何深意?

答案:通过回忆往昔的雨夜,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美好祝愿。

5. 艺术手法分析

-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对比手法。

- “巴山夜雨涨秋池”与“却话巴山夜雨时”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答案:前句写现实之景,后句写未来之思,形成时空交错的结构,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三、典型中考试题示例

1. (2022年某地中考)

下列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诗人无法回答归期的无奈。

B. “巴山夜雨涨秋池”描写的是诗人此刻的所见所感。

C. “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D. 全诗采用了直接叙述的方式,情感表达较为平淡。

答案:D

2. (2021年某省中考)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涨”字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涨”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雨连绵、水位上涨的情景,不仅渲染了阴冷潮湿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不断加深,起到了以景衬情的作用。

四、备考建议

1. 加强背诵与默写:熟记全诗内容,注意字词书写准确。

2. 理解诗意与情感:结合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3. 积累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如词语解释、句子赏析、情感分析等。

4. 多做真题练习:通过历年中考试题,熟悉命题思路与答题规范。

五、结语

《夜雨寄北》虽短小精悍,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古诗鉴赏中的经典之作。掌握好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特色,不仅能提升文学素养,也能在中考试题中取得理想成绩。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注重积累、勤于思考,真正读懂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