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矿山储量的动态管理是保障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开采效率、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管理的不断规范和加强,矿山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科学、系统的储量动态管理制度。
一、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定义与意义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是指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储量变化进行持续监测、记录、分析和更新的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定期测定、数据采集和信息反馈,掌握矿区资源的实际分布和可采情况,为矿山的生产计划、资源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依据。
二、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系统性:建立完整的储量管理体系,涵盖从勘探、开采到闭坑的全过程。
3. 及时性:定期进行储量更新,确保数据反映最新的资源状态。
4. 合规性: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三、主要管理内容
1. 储量分类与评估
根据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开采条件和经济价值,将储量分为探明、控制、推断等不同类型,并进行相应的评估工作。
2. 储量变动监测
在开采过程中,对采场、巷道、回采率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记录资源消耗情况,分析储量变化趋势。
3. 数据信息化管理
建立矿山储量数据库,实现数据的电子化、标准化管理,便于查询、分析和共享。
4. 储量报告编制
按照规定周期(如年度或季度)编制储量动态报告,内容包括储量变化、开采进度、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四、实施要求与责任分工
1. 企业主体责任
矿山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储量管理部门或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数据维护工作。
2. 技术支撑单位
需委托具备资质的地质勘查或测绘机构,开展储量测量、数据处理和成果审核等工作。
3. 政府监管与监督
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矿山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五、常见问题与改进措施
1. 数据不真实
个别企业为追求短期效益,存在虚报、瞒报储量现象。对此,应加强审计和抽查力度,严肃处理违规行为。
2. 技术手段落后
部分矿山仍使用传统人工测量方式,效率低、误差大。应推广现代化测量设备和软件系统,提升管理水平。
3. 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影响管理质量。应定期组织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六、结语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和多方协作。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有效保障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促进矿业行业的健康发展。矿山企业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实现绿色、安全、高效采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