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在突发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下,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与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联合发布了新版心肺复苏(CPR)指南,对传统操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以提高急救效果。以下是对2015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的详细说明。
一、判断患者状况
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无反应、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时,应立即采取行动。首先确认现场安全,然后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轻拍肩膀并大声呼喊:“你还好吗?”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应立即呼叫急救服务(如拨打120),并尽快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二、开放气道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平面上,确保其头部后仰,抬起下颌,使气道保持通畅。此步骤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异物,为后续人工呼吸做好准备。
三、检查呼吸
在开放气道后,用耳朵贴近患者口鼻,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并倾听是否有呼吸声。若在10秒内未发现正常呼吸,则应开始进行胸外按压。
四、胸外按压(CPR)
2015版指南强调“按压优先”的原则,即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具体操作如下:
-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即胸骨下半部。
- 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厘米,儿童约4厘米,婴儿约3厘米。
- 按压频率:每分钟100至120次。
- 按压与放松比例: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保证胸部充分回弹。
- 避免中断: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每次中断不应超过10秒。
五、人工呼吸(如有条件)
在完成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具体方法如下:
- 开放气道:再次确认气道畅通。
- 捏住鼻子,用嘴完全覆盖患者嘴巴,吹气1秒,观察胸部是否上升。
- 重复一次,确保两次呼吸有效。
注意:若施救者不熟悉人工呼吸或担心感染,可仅进行胸外按压(即“只按不吹”法),仍能有效维持血液循环。
六、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一旦AED到达现场,应立即使用。按照设备提示进行操作,包括贴好电极片、分析心律、必要时进行电击。电击后继续进行CPR,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七、持续抢救直至专业人员到来
在整个过程中,应持续进行高质量的CPR,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专业医疗人员接手。如果有多人参与,应轮流进行按压,避免疲劳影响质量。
八、后续处理
在患者恢复意识后,应将其置于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并等待医护人员进一步评估。同时,记录整个抢救过程,以便后续医疗参考。
总结
2015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强调了“快速反应、高质量按压、持续不断”的核心理念。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能够显著提升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机会。掌握这一流程不仅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急救技能。只有在关键时刻冷静应对,才能真正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