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鹿角和鹿腿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4)】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中鹿角与鹿腿的不同作用。
- 学会分析人物心理变化,体会寓言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事物的多面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懂得每个人、每样事物都有其独特价值,不要只看表面。
- 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尊重他人、自我反思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 理解鹿角与鹿腿在故事中的不同作用。
- 掌握寓言所传达的道理:不要只看外表,要看到内在价值。
三、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设备。
- 学生:预习课文,思考鹿角和鹿腿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5分钟)
-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鹿角和鹿腿》,谁能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鹿在遇到危险时,靠腿逃脱,而鹿角却帮不上忙。
2. 深入探究(15分钟)
- (1)分段阅读与讨论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阅读课文,重点分析以下部分:
- 鹿对自己的鹿角非常满意,认为它美丽;对鹿腿却很不满意,觉得它细长难看。
- 当狮子来追捕时,鹿腿帮助它逃命,而鹿角却成了累赘。
- (2)小组讨论
提出问题:
- 为什么鹿一开始不喜欢自己的腿?
- 在关键时刻,鹿腿发挥了什么作用?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观点。
3. 角色扮演(10分钟)
- 教师请几名学生分别扮演“鹿”、“狮子”、“其他动物”,进行情景再现。
- 通过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鹿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和行为选择。
4.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寓言寓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内在价值。”
- 结合生活实例,如同学之间的相处、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5. 巩固练习(5分钟)
- 完成课后练习题,如填空、判断正误等,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 鼓励学生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造句,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
```
鹿角和鹿腿
鹿角 —— 美丽 → 危险时无用
鹿腿 —— 粗短 → 危险时有用
寓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七、作业布置:
- 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的优点和缺点》,谈谈自己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 向家长讲述这个故事,并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八、教学反思(教师参考):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寓意。但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今后可以结合更多生活案例,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