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
- 结合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阿长复杂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保姆阿长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 培养学生尊重普通人、关注生活中的平凡人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及其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 难点: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深沉情感,理解“我”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原文、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如鲁迅简介、《山海经》图片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风格,查找有关《山海经》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与整体感知
1. 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一个对你影响深远的长辈?他/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文主题。
2. 介绍作者与背景
- 鲁迅简介: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 本文出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集。
- 简要介绍《山海经》的内容及意义。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憎恶”、“诘问”、“震悚”等)。
-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第二课时:文本细读与人物分析
1. 分段阅读与分析
- 分段朗读课文,逐段分析内容。
-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阿长的细节(如她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等),体会其性格特点。
2. 人物形象分析
- 阿长的形象:虽粗俗但善良,虽迷信但真诚。
- 作者对她的态度变化:从最初“讨厌”到后来“敬重”,最后“怀念”。
3. 情感体验与语言品味
- 引导学生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如:“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 分析这些句子如何表达作者的惊讶与感动。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与写作训练
1. 拓展阅读
- 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其他篇目,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感受鲁迅的写作风格。
2. 写作训练
-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生活中一位对你有重要影响的人,要求写出他的特点和你对他的情感。
3. 课堂总结
- 回顾课文内容,强调阿长这个人物的平凡与伟大。
-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忽略了那些默默付出的人?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
2. 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谈谈你对阿长的认识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
```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人物形象:粗俗却善良,迷信却真诚
情感变化:讨厌 → 敬重 → 怀念
写作手法:细节描写、情感铺垫
主题思想:平凡人的伟大,亲情的珍贵
```
七、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世界,帮助他们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性。同时,应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