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陶潜,字渊明,东晋末年著名文学家、诗人,后世尊称为“靖节先生”。他以淡泊名利、归隐田园而著称,其诗文多描写自然风光与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脱俗,被后人奉为田园诗派的奠基人。本文将提供《陶潜传》的文言原文,并附上现代汉语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文人的生平与思想。
一、文言原文:
陶潜,字渊明,少怀高节,不慕荣利。尝为州祭酒,不就。后为彭泽令,公田悉令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故去。”即日解印绶去,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志。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常得。亲旧或有酒,便往饮之,期醉便止。曾作《五柳先生传》自况,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又曰:“短褐穿结,箪食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自述如此。
年六十三卒,私谥曰“靖节”。
二、现代汉语翻译:
陶潜,字渊明,从小就有高尚的志向,不追求荣华富贵。他曾担任州里的祭酒一职,但没有就任。后来他做了彭泽县的县令,把公田都种上了高粱(即“秫”),说:“我只要能喝醉酒,就足够了。”他的妻子坚持要种稻子,于是他让二顷五十亩种高粱,五十亩种稻子。
到了年底,郡里派督邮到县里巡视,官吏告诉陶潜应该穿戴整齐去迎接。陶潜叹息道:“我不愿意为了五斗米而向别人低头,所以我要离开。”当天他就解下官印离开了,写下了《归去来兮辞》来表明自己的志向。
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贫穷常常买不起。亲戚朋友如果有酒,他就去喝,喝到醉为止。他曾写下《五柳先生传》来自我描述,说:“性格安静寡言,不羡慕荣华富贵。喜欢读书,但不拘泥于字句;每当有所领悟,就会高兴得忘记吃饭。”他又写道:“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简单的饭食,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但颜回却能安于其中。”这就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陶潜去世时六十三岁,后人给他私下追谥为“靖节”。
三、结语:
陶潜的一生,是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一生。他不愿屈身事权贵,毅然辞官归隐,体现了他对人格尊严的坚守。他的诗文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后世之人读其文、学其志,深受启发。陶潜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巨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士”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