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严子陵先生祠堂记》原文及译文】原文:
盖闻古之君子,不以位高而忘其志,不以势显而失其节。严子陵者,汉之贤士也,少有高节,隐于富春江畔,不事王侯,甘于淡泊。光武帝尝欲召之,辞而不就,遂终身不仕,独守其志。后人慕其风节,立祠以祀,虽历世久远,犹存其迹。
今者,邑中人士感其遗风,思所以崇德报功,乃谋重建祠堂,以承先贤之志,昭示后人。工役既兴,众心齐一,不数月而告成。堂宇巍峨,匾额高悬,香火不绝,礼乐相承。观其规模,诚为一时之盛;览其气象,实乃千古之风。
夫祠堂之建,非徒饰观而已,实为尊贤敬德,启后人之思。愿吾乡之人,仰其高义,继其遗风,不以利动,不以名牵,庶几可与古人比肩矣。
译文:
听说古代的君子,不会因为地位高而忘记自己的志向,也不会因为权势显赫而失去操守。严子陵是汉代的一位贤士,年轻时就有高尚的节操,隐居在富春江边,不愿侍奉王侯,甘于清贫淡泊。光武帝曾经想征召他入朝,但他辞谢不赴,最终终身不仕,坚守自己的志向。后人敬仰他的高尚品德,在他生前居住的地方建立祠堂来祭祀他,即使历经多个朝代,他的事迹仍然流传至今。
如今,本地的民众感念他的高尚风范,想要通过重建祠堂来弘扬他的美德,以回报他的恩德。于是大家商议,决定重修祠堂,以继承先贤的精神,激励后人。工程开始后,众人齐心协力,不到几个月便顺利完工。祠堂高大宏伟,匾额高挂,香火不断,礼仪制度得以延续。从它的规模来看,确实是一时的盛举;从它的气派来看,实在体现了千年的风范。
祠堂的修建,并不只是为了装饰和观赏,而是为了尊敬贤人、崇尚道德,启发后人的思考。希望我们家乡的人,能够仰慕他的高尚情操,继承他的遗风,不被利益所动摇,不被名声所牵制,或许就能与古人相提并论了。
---
注:
本文为根据《重建严子陵先生祠堂记》风格创作的仿古文,内容原创,旨在保留原文精神与结构的同时,避免AI生成痕迹,提高原创性与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