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docx】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白居易的生平。
- 掌握诗中描写音乐的技巧,体会其艺术特色。
- 学习诗中运用的比喻、拟声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情感。
-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自身仕途失意的感慨。
- 引导学生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艺术表现手法;诗人情感的表达方式。
- 难点: 理解诗中“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与琵琶女之间的命运共鸣。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琵琶行》音频朗诵、相关图片)
- 白居易简介资料
- 课文文本及注释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与初步理解
1. 导入新课:
- 以“人生若只如初见”为引子,引出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 提问:“你是否曾因一首歌或一段旋律而感动?”
2. 介绍作者及背景:
- 白居易简介: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创作背景:元和十年,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途中偶遇琵琶女,写下此诗。
3. 朗读课文:
-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 分组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4. 疏通字词:
- 解释文言词汇,如“转轴拨弦三两声”、“低眉信手续续弹”等。
-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与情感体验
1. 赏析诗歌结构:
- 全诗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 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感如何变化?
2. 品味音乐描写: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对比手法。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形象生动的比喻。
- 引导学生想象音乐画面,感受音韵之美。
3. 探讨人物形象:
- 琵琶女:曾经的风光与如今的落寞。
- 白居易:仕途失意,借琵琶女抒发内心情感。
4. 情感共鸣: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境遇的相似性。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与写作训练
1. 课堂讨论:
- 如果你是白居易,你会如何回应琵琶女的演奏?
- 你认为这首诗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2. 拓展阅读:
- 推荐阅读白居易其他作品,如《长恨歌》《卖炭翁》等,比较其风格异同。
3. 写作练习:
- 以“我听到了……”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听到的一段音乐或一段故事。
- 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真实情感。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琵琶行》全文,掌握重点句子。
2.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你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理解。
3. 自选一段描写音乐的古诗,进行仿写练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角度引导学生走进《琵琶行》,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诗歌内容,也激发了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与思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