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课件)】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充满智慧与忠诚的古代历史故事——《三顾茅庐》。这不仅是一段关于刘备求贤的故事,更是一段体现尊重人才、坚持不懈精神的佳话。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将了解古代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诸葛亮的才华与智慧。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作者: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的一部分。后人根据史实进行了文学加工,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读的《三顾茅庐》这一经典篇章。
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备为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四处寻求贤才。他听说南阳卧龙岗有一位隐士诸葛亮,才华横溢,便三次亲自前往拜访,最终感动了诸葛亮,使其出山辅佐。
三、课文内容梳理
1. 故事梗概: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先后三次亲自到他的住处拜访。第一次去时,诸葛亮不在;第二次又去,仍然未见;第三次,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前去,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并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2. 关键人物:
- 刘备:仁德宽厚,礼贤下士,有远大抱负。
- 诸葛亮:智谋过人,淡泊名利,隐居隆中。
- 关羽、张飞:忠心耿耿,性格刚烈。
3.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三顾”的细节描写,赞扬了刘备尊重人才、虚心求教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高洁品格。
四、重点词语解析
| 词语 | 解释 |
|------|------|
| 三顾茅庐 | 指多次拜访贤者,表达敬意和诚意。 |
| 竭诚 | 尽心尽力,真诚。 |
| 草庐 | 草屋,指诸葛亮的住所。 |
| 诚心诚意 | 心意非常真诚。 |
| 隆中 | 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在今湖北襄阳附近。 |
五、语言特色分析
1. 语言简洁明了:文章用词朴实,情节清晰,易于理解。
2. 细节描写生动:如“玄德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极度信任。
3. 对话真实自然:通过刘备与诸葛亮的对话,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六、阅读思考与讨论
1. 刘备为何要“三顾”诸葛亮?你认为他的行为值得称赞吗?
2. 诸葛亮为何愿意出山辅佐刘备?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3. 从“三顾茅庐”这个成语中,你学到了什么道理?
七、拓展延伸
成语积累:
- 三顾茅庐
- 如鱼得水
- 望梅止渴
- 七擒七纵
推荐阅读:
-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章节
- 诸葛亮的《出师表》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来历,还深入体会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和诸葛亮的智慧与品德。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刘备一样,尊重他人、坚持不懈,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板书设计:
```
三顾茅庐
——刘备求贤,诸葛亮出山
主题:尊贤重才,诚心诚意
人物:刘备(仁德)、诸葛亮(智慧)
意义:体现礼贤下士的精神
```
课后作业:
1.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你对“三顾茅庐”的理解。
2.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
温馨提示:
本课件内容为原创整理,适用于教学使用,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