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精

2025-08-08 16:49:35

问题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精,蹲一个懂行的,求解答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8 16:49:35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与文本解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文言散文。作为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的内容,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作者求学的艰辛与坚韧,也蕴含着对后辈学子的殷切期望。本文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情感体验与教学策略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序。全文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难经历,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学习态度的反思,同时也寄托了对后学的勉励与期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章风格朴实无华,语言凝练,内容多涉及人生感悟与道德修养,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二、课文内容概述

文章开头点明写作目的:“余幼时即嗜学。”表明作者自小就热爱学习。接着详细描述了自己在艰苦环境中坚持读书的经历:借书抄录、寒冬苦读、衣食简陋、师友相助等。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勤奋好学的精神。

文中还提到“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说明即使天资不高,只要勤奋努力,也能有所成就。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正是文章的核心思想之一。

最后,作者以“今诸生学于太学”对比自己当年的处境,指出今日学子条件优越,更应珍惜机会,刻苦学习。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后学的关心与期望。

三、语言特色与写作手法

1. 叙述真实,情感真挚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通过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表达出对学习的执着与对后学的关怀。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

2. 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作者将自己当年的艰难与现今学子的优越条件进行对比,强调了“勤学”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等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作者求学的不易。

四、教学建议与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如“弗之怠”“走送之”等。

- 理解并翻译全文,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

-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感。

- 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3. 情感目标

- 感受作者勤奋好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 培养感恩之心,珍惜当下学习条件。

五、课堂活动设计

1. 朗读与背诵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语感。鼓励学生尝试背诵重点段落。

2. 小组讨论

分组探讨“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他想告诉马生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现实意义。

3. 拓展延伸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增强文章的现实指导意义。

4. 写作练习

鼓励学生以“我的求学之路”为题,写一篇短文,模仿《送东阳马生序》的写作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经历与感悟。

六、结语

《送东阳马生序》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更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的励志篇章。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奋斗意志。

---

如需进一步的教案设计、教学PPT或课后练习题,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