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蛋宝宝》教案】一、活动名称:
《蛋宝宝》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鸡蛋的基本特征,了解鸡蛋的结构和用途。
2. 技能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 实物鸡蛋若干(煮熟与生鸡蛋各几颗)
- 放大镜若干
- 白板或黑板
- 蛋壳拼图卡片
- 图片资料(如小鸡孵化过程)
- 食品安全用具(如一次性手套、小碗等)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鸡蛋,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2. 观察与探索(10分钟)
将鸡蛋分发给幼儿,鼓励他们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观察鸡蛋的颜色、形状、质地等。教师适时引导:“你发现鸡蛋表面有什么?摸起来感觉怎么样?”
3. 探索鸡蛋内部结构(10分钟)
教师示范如何小心地将鸡蛋敲开,取出蛋液和蛋黄,并用放大镜让幼儿观察内部结构。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你看到了什么?蛋黄和蛋清有什么不同?”
4. 讨论与分享(5分钟)
组织幼儿围坐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可以提问:“鸡蛋可以用来做什么?你知道哪些食物是用鸡蛋做的?”
5. 拓展延伸(5分钟)
展示小鸡孵化的图片或视频,简单讲解鸡蛋是如何变成小鸡的,激发幼儿对生命成长的好奇心。
6. 游戏活动(5分钟)
进行“蛋壳拼图”游戏,将蛋壳碎片分发给幼儿,让他们尝试拼成完整的蛋壳,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活动评价:
- 幼儿是否能准确描述鸡蛋的外形和结构。
- 是否积极参与观察与操作活动。
- 是否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六、活动延伸建议: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蛋宝宝”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 开展“我爱鸡蛋”的绘画活动,鼓励幼儿用画笔表现自己眼中的蛋宝宝。
- 家园共育:请家长带幼儿去超市或菜场观察不同种类的鸡蛋,丰富生活经验。
七、注意事项:
- 活动中注意卫生,使用前做好清洁工作。
- 避免幼儿误食生鸡蛋,确保活动安全。
- 对于个别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
八、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蛋宝宝”为主题,贴近幼儿生活,内容生动有趣,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化的科学元素,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