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智救库吏原文翻译及阅读附答案】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年少聪慧的少年——曹冲。他虽年纪尚小,却以智慧和仁慈闻名于世。《三国志》中记载了他如何用巧妙的方法救下一名无辜的库吏,展现了他过人的才智与人性光辉。
一、原文
> 曹冲字仓舒,太祖子也。少有才理,聪明仁爱,每见囚者,未尝不为之泣。时有盗官物者,法当死。冲谏曰:“此非人情,若为所犯,虽重亦可恕。”太祖问曰:“何以知其非人情?”冲对曰:“夫盗者,皆因贫而为,若使其得生,或能自新。”太祖嘉其言,遂赦之。
二、翻译
曹冲,字仓舒,是曹操的儿子。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富有仁爱之心,每当看到被囚禁的人,总是忍不住落泪。有一次,有人偷了官府的东西,按照法律应当处死。曹冲劝谏说:“这不符合常理,如果这个人是因为不得已才犯下错误,即使罪行严重,也可以宽恕。”曹操问他:“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常理呢?”曹冲回答:“偷盗的人大多是由于贫穷而被迫为之,如果让他们活命,也许还能重新做人。”曹操赞赏他的说法,于是赦免了那个人。
三、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1. 曹冲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答:曹冲聪明、仁爱、富有同情心,善于从人性的角度思考问题。
2. 曹冲为什么要为盗贼求情?
答:因为他认为盗贼多因贫困所迫,若给予改过的机会,或许可以重新做人。
3. 曹操为什么最终赦免了那个库吏?
答:因为曹冲的劝谏打动了曹操,让他认识到法律之外还有人性的温度。
4. 这个故事体现了什么道理?
答:说明了法律应有人性化的一面,同时也强调了智慧与仁爱的重要性。
四、拓展思考
曹冲虽然年幼,但他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这种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困境,我们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用理性与善良去化解矛盾,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惩罚。
结语:
“曹冲智救库吏”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则关于智慧与仁爱的启示。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在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