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贮疏原文及翻译_贾谊】《论积贮疏》是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所写的一篇重要政论文,主要探讨国家财政储备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分析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提出“积贮”对于国家稳定和百姓生活的重要意义,强调统治者应重视粮食储备,以应对灾荒与战乱。
原文:
臣窃闻古之圣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天下有变,而民不惊;四夷宾服,而国不危。今夫民之贫者,非独无田也,亦多无粟。粟者,民之命也;粟者,国之本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民多饥而不知,粟少而不知,是谓失其本也。
夫积贮者,所以备凶年,防外患也。若仓廪空虚,虽有贤君,不能救其难;虽有良将,不能御其敌。是以圣王务农桑,修沟洫,劝耕织,使民有余粮,以待不时之需。今则不然,赋敛繁而民力竭,役使众而国用虚。民既困于下,而上不知;国既衰于内,而外不知。此岂非失其道乎?
昔者禹、汤、文、武,皆以积贮为先,故能安邦定国,传之后世。今陛下仁圣,天下归心,而积贮之政,未闻其施。愿陛下念之,思之,行之,以固国本,以安黎庶。
翻译:
我私下听说古代的圣明君主,并不担心人口少,而是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是担心社会不安定。因此,当天下发生变故时,百姓不会惊慌;四方蛮夷归顺时,国家也不会陷入危险。如今百姓贫困的原因,不只是没有土地,更是没有粮食。粮食,是百姓的生命;粮食,也是国家的根本。仓库充实了,百姓才会懂得礼仪;衣食充足了,百姓才会知道荣辱。现在百姓大多饥饿却不知道,粮食短缺却不知道,这可以说是失去了根本。
所谓积贮,是为了防备灾年,抵御外敌。如果仓库空虚,即使有贤明的君主,也无法解决困难;即使有优秀的将领,也无法抵御敌人。因此,圣明的君主重视农业和纺织,修筑水渠,鼓励耕种和织造,让百姓有余粮,以备不时之需。如今却不是这样,赋税繁重,百姓力量枯竭;劳役众多,国家财力空虚。百姓在下面受苦,上面却不知道;国家内部衰弱,外面也不知晓。这难道不是失去了治国之道吗?
从前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都是以积贮为首要任务,因此能够安定国家,流传后世。如今陛下仁德圣明,天下人心归附,但积贮的政策却尚未施行。希望陛下能够深思熟虑,加以实施,以巩固国家根基,安定百姓生活。
作者简介: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早年以才学闻名,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后任太中大夫,因直言进谏而遭排挤,最终抑郁而终。他的作品如《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汉初第一政论家”。
结语:
《论积贮疏》不仅是贾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更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的远见卓识。他提出的“积贮”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注重资源的积累与储备,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贾谊的思想,穿越千年,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