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朱熹古诗原文】《春日》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朱熹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原诗如下:
>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
> 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写于朱熹游历泗水(今山东境内)之时,正值春光明媚,万物复苏。诗中“胜日”指的是晴朗的好日子,“寻芳”则是指欣赏花草美景。诗人漫步在泗水之滨,感受到大自然焕然一新的景象,心中充满喜悦。
“无边光景一时新”一句,既是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也暗含了对人生境界的感悟。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而诗人也在这样的季节里,感受到内心的澄明与豁达。
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诗人以轻松自然的口吻道出,春风拂面,百花齐放,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这里的“东风”不仅是自然界的风,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变化的力量。诗人用极简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朱熹作为理学大师,他的诗作往往蕴含哲理,但《春日》却不同于他其他作品的严谨与深奥,而是以一种平和、温柔的笔调,展现了一个学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这首诗之所以广为流传,不仅因为其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感,更因为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压力倍增的背景下,这首诗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醒我们在忙碌之余,也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总之,《春日》是一首富有哲理又不失诗意的作品,它不仅是朱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更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