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和翻译

2025-08-12 19:52:35

问题描述: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和翻译,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2 19:52:35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和翻译】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赵国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国家,但其内部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赵太后掌权后,因过于溺爱幼子,导致国家政事受阻,朝中大臣忧心忡忡。这时,一位名叫触龙的老臣站了出来,他以智慧和耐心劝说赵太后,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一、原文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欲合齐,而齐不听。赵王使大臣尊宠之,而不得。赵太后怒,曰:“老夫!吾不与之。”左右曰:“今有一人,年六十矣,言于太后曰:‘愿见太后。’”太后曰:“诺。”

入而问曰:“老夫,何以自奉?”对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太后曰:“诺。年几何矣?”对曰:“年十五矣。虽少,愿及未死,为王前驱。”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岂非?”对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太后曰:“无有。”对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太后之令曰:‘令长安君为质于齐。’而太后不许,故不与。夫为赵王之子孙,其位尊,其奉厚,而不能以忠事王,而以私利为谋,此其所以不与也。愿太后察之。”

太后曰:“诺。”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遣之齐。

二、译文

触龙劝说赵太后:

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攻打赵国。赵国想联合齐国,但齐国不肯答应。赵王派大臣去尊崇齐国,却未能成功。赵太后因此愤怒地说:“老家伙!我不答应他!”身边的侍从说:“现在有一个人,年纪六十岁了,想来见太后。”

太后说:“好。”

进殿后,触龙问道:“老臣,您靠什么养活自己呢?”触龙回答:“我的小儿子舒祺,年纪最小,又不成才,但我年纪大了,私下里很疼爱他,希望让他能加入守卫王宫的队伍。”太后说:“好。他多大了?”触龙答:“十五岁了。虽然年纪小,但希望能在他还没死之前,为王效劳。”太后笑着说:“男人也会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女人更疼爱。”太后笑道:“女人可不一样啊。”触龙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比对长安君更深厚。”太后说:“难道不是吗?”触龙说:“从三世以前,直到赵国成为赵国,赵王的子孙被封侯的,还有活着的吗?”太后说:“没有了。”触龙说:“这些人的近亲都遭了灾,远亲的子孙也受到牵连。难道君王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他们地位高却没有功劳,俸禄多却没有尽责,反而掌握着大量权力。现在太后下令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但您却不答应,所以大家不支持您。作为赵王的子孙,他们地位高、待遇好,却不能忠心为王办事,反而只顾私利,这就是大家不愿意的原因。希望太后仔细考虑一下。”

太后说:“好。”于是给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去齐国做人质。

三、总结

《触龙说赵太后》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劝谏文章。触龙以退为进,先谈个人情感,再引出国家大事,层层递进,最终打动了赵太后。他的语言平实却富有说服力,展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智慧与谋略。

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触龙的机智,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能看到,即使是权力至高无上的太后,也需要听取合理的建议,才能稳固国家根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