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蝶恋花】“蝶恋花”是词牌名,最早见于唐代教坊曲,后成为宋词中极为流行的词调之一。苏轼作为北宋时期文坛的巨擘,不仅在散文、诗歌、书法上成就斐然,在词作方面也独树一帜,其作品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人生感慨。
苏轼的《蝶恋花》虽非其最著名的作品,但依然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情,却又不拘泥于儿女情长,而是将个人情感融入更广阔的人生哲思之中。
全词如下: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写的是春日的景象,又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点明时节已近暮春,花瓣凋零,青涩的杏果初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燕子翻飞,溪水环绕村落,仿佛一幅水墨画。
“枝上柳绵吹又少”,柳絮随风飘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短暂。“天涯何处无芳草”,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即便眼前景物凋零,世间仍有美好的事物存在,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境。
下阕转入人物描写:“墙里秋千墙外道。”一个女子在墙内荡秋千,而墙外的行人驻足观看,心中泛起涟漪。“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画面生动,情感细腻。然而,“笑渐不闻声渐悄”,笑声渐渐消失,只留下空荡的庭院和孤独的行人,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最后一句“多情却被无情恼”,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因深情而被现实所困的无奈与苦闷。这种情感并非单纯的男女之情,更是一种对人生、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苏轼的《蝶恋花》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语言的优美,更在于其中蕴含的哲理。他在描写自然与人情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生的得失与情感的复杂。这种由景入情、由情入理的写作手法,正是苏轼词作的一大特色。
总的来说,《蝶恋花》虽为一首小词,却承载了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全面才华。它不仅是宋代词坛的佳作,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