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山行,鲁山山行梅尧臣,鲁山山行的意思,鲁山山行赏析(-诗词大全)】“鲁山山行”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漫步于鲁山之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与自然的生机,也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一、原诗内容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弄晚晖。
幽径无人迹,空林有鸟飞。
霜重草犹绿,风高叶自稀。
欲寻溪上路,却恐误柴扉。
二、诗意解析
诗题“鲁山山行”直指诗人登山游玩的情景。全诗通过描绘山中傍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首联:“适与野情惬,千山弄晚晖。”
意思是说,这次山行正合我心,千山万岭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美丽。这里的“野情”指的是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之情,“弄晚晖”则赋予山峦以动感,仿佛它们在夕阳中翩翩起舞。
- 颔联:“幽径无人迹,空林有鸟飞。”
描写山路幽深,人迹罕至,树林寂静,只有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这一联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空灵的氛围。
- 颈联:“霜重草犹绿,风高叶自稀。”
写出秋天的景象,霜气浓重,但草依然青翠;风吹过,树叶逐渐稀疏。这表现出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顽强生命力。
- 尾联:“欲寻溪上路,却恐误柴扉。”
诗人想要沿着溪流寻找出路,却又担心走错了方向,误入人家的柴门。这一句既表现了山中路径的复杂,也流露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一丝淡淡的犹豫。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全诗仅二十字,却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林秋景图,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画面感。
2. 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的淡泊之情,情感真挚而不做作。
3.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从远到近,由外到内,层层递进,使整首诗既有空间感,又有时间感,结构清晰,节奏自然。
四、赏析与评价
《鲁山山行》虽为一首短诗,却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描写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它不仅是梅尧臣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田园诗的典范之作。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透着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
在当时文人多注重辞藻堆砌、讲究形式的时代背景下,梅尧臣的这首诗更显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他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情感,正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型体现。
五、结语
“鲁山山行”不仅是一次山林之旅的记录,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回望那片宁静的山林,感受大自然的呼吸与脉动。无论是古时的诗人,还是今朝的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