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八年级语文课件x

2025-08-14 00:16:54

问题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八年级语文课件x,急到失眠,求好心人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4 00:16:54

近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八年级语文课件x】引发关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篇经典散文,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文章通过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强调了“仁政”与“民心向背”在战争与治国中的重要性。本文语言精炼,逻辑严密,是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文言文篇目之一。

一、

内容要点 具体说明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
核心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主旨 强调“人和”即民心的重要性,主张施行仁政
结构 由“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对比引出中心论点
论证方式 举例论证(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和类比论证
现实意义 强调团结、公正、为民的治理理念

二、重点词句解析

词语/句子 解释
得道多助 指施行仁政的人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失道寡助 指违背道义的人只会失去人心
天时不如地利 战争胜利不仅仅依靠时机,更重要的是地理优势
地利不如人和 即使有地理优势,若缺乏人心,也难以取胜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表示城墙高、护城河深,但若无民心,仍难守城

三、学习目标

1. 理解文意:掌握文中主要观点及论证结构。

2. 积累文言词汇:如“域”、“畔”、“兵革”等。

3. 体会思想内涵:感受孟子“民为贵”的政治思想。

4. 联系现实:思考“得道多助”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四、教学建议

- 朗读训练: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对文言文语感。

- 小组讨论:围绕“什么是‘道’”展开探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

-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得道多助”的理解。

-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孟子》其他篇章,如《寡人之于国也》等。

五、板书设计(简要)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核心观点:人和 > 地利 > 天时

关键词:得道、失道、人和、仁政

现实意义:团结、公正、民心

```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深刻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以上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八年级语文课件x】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