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缺字在古代的意思

2025-09-02 08:30:16

问题描述:

缺字在古代的意思,有没有大佬愿意点拨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2 08:30:16

缺字在古代的意思】“缺字”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表示缺失、缺少某个字,但在古代汉语中,“缺”字的含义更为丰富,不仅指“缺乏”,还可能涉及政治、礼仪、文化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对“缺字”在古代含义的总结与分析。

一、基本含义

“缺”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

含义 解释 举例
缺乏、不足 指某种事物或资源的缺乏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事,戎有良将,兵不厌诈,而民不缺食。”
责任未尽 指职责或义务未履行 《汉书·王莽传》:“公卿大夫,皆以失职为耻,而无一人敢言者,是其缺也。”
通“阙”,指宫殿门楼 古代建筑中的门楼或高台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西入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东归。诸侯各就国,项王使人致命于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遂西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东归。……”(注:此处“阙”即“缺”)

二、特殊用法

1. “缺”作动词

在古代,“缺”也可作为动词使用,意为“损害、伤害”。例如:

- 《韩非子·五蠹》:“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呼邪,后者应焉,吾治之,虽欲废,不可得也。今世之主,多以苛政害民,是以百姓困而国缺。”

2. “缺位”与“缺官”

在古代官制中,“缺”也常用于表示职位空缺,如“缺位”、“缺官”等。例如:

- 《宋史·职官志》:“凡官缺,必先奏闻,然后选人补之。”

3. “缺德”与“缺礼”

“缺”也可用于形容人的道德或行为上的不足,如“缺德”、“缺礼”等,表示缺乏道德或礼仪。

三、文化与礼仪中的“缺”

在古代礼仪制度中,“缺”有时也用来表示某种仪式或礼节的缺失。例如:

- 《周礼》中提到:“祭天之礼,必先斋戒,若不斋戒,则为缺礼。”

- 《礼记》中也有类似说法:“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失礼则乱,失乐则哀。故君子谨其礼,慎其乐,以防其缺。”

四、总结

“缺”在古代汉语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缺少”之意,它涵盖了多个层面的意义,包括但不限于:

- 基本含义:缺乏、不足、责任未尽;

- 特殊用法:动词、缺位、缺官;

- 文化与礼仪:缺德、缺礼、缺礼等。

因此,在阅读古代文献时,需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缺”的具体含义。

结语:

“缺”字在古代不仅是语言表达的一部分,更是社会制度、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了解其多义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献的内涵。

以上就是【缺字在古代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