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骛远什么意思】“登高骛远”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左传·成公二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后人将其引申为“登高而望远”,比喻志向高远、追求卓越。但在现代语境中,“登高骛远”常被用来形容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登高骛远 |
拼音 | dēng gāo wù yuǎn |
出处 | 《左传·成公二年》(引申) |
原意 | 登上高处,眺望远方,比喻志向远大、追求理想。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贬义,指人脱离实际、好高骛远。 |
近义词 | 志存高远、好高骛远 |
反义词 | 脚踏实地、务实求真 |
二、成语的演变与使用场景
“登高骛远”原本是褒义词,强调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例如古人常说“登高而望,见天地辽阔”,寓意胸怀开阔、志向远大。然而,在后来的使用中,这个成语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批评意味,尤其在教育或职场环境中,常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空想,而不注重实践。
使用场景举例:
- 正面用法:
“他从小立志要成为科学家,登高骛远,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 负面用法:
“他总是想着一夜成名,却不愿从基础做起,真是登高骛远。”
三、如何正确理解“登高骛远”
1. 区分语境:
在正式或文学场合中,可以保留其原意,表达对远大理想的赞美;而在日常交流或批评时,更常见的是其贬义用法。
2. 结合实际:
成语的使用应结合具体语境,避免生搬硬套。比如在鼓励他人时,可用“登高骛远”激励其树立远大目标;在指出问题时,则可用其贬义来提醒对方注重现实。
3. 避免误解:
不少人误以为“登高骛远”完全是一个贬义词,其实它的本义是积极的,关键在于使用场合和目的。
四、结语
“登高骛远”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既有积极的含义,也有被误用的可能。在使用时,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境灵活把握,既不盲目否定其正面价值,也不忽视它在现代语境中的批评意义。只有真正理解其内涵,才能在语言表达中做到准确、得体。
以上就是【登高骛远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