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是什么意思】“十一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简称,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该规划的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是中国在新世纪初制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旨在推动经济、社会、科技、环保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一、十一五规划的基本
“十一五”规划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而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并构建和谐社会。
以下是“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方向: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经济发展 |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
| 科技创新 |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 |
| 资源环境 | 加强节能减排,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
| 社会民生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 区域协调 | 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
| 对外开放 | 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 |
二、“十一五”规划的意义与影响
“十一五”规划是中国在进入21世纪后,面对全球化挑战和国内发展压力下的重要战略部署。它不仅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后续“十二五”“十三五”等规划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一规划,中国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总结
“十一五”规划是中国在2006至2010年间实施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涵盖了经济、科技、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它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强了国家综合实力,为中国后续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实践经验。
如需进一步了解“十一五”规划的具体政策内容或实施效果,可参考相关政府文件及官方发布的历史资料。
以上就是【十一五规划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