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而孰不可忍全文及解释】“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对鲁国大夫季氏僭越礼制行为的强烈谴责。这句话在后世被广泛引用,常用来表达对某种不正当行为的愤慨和无法容忍的态度。
一、原文及出处
内容 | 出处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论语·八佾》 |
二、字面解释
- 是:这(指代前面提到的行为)。
- 可忍:可以容忍。
- 孰:谁。
- 不可忍:不能容忍。
整句的意思是:“如果连这件事都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容忍的呢?”
三、背景与语境
此句出自《论语·八佾》篇,孔子在评论鲁国大夫季氏时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意思是:
> 季氏竟然在自己的庭院中使用了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之舞(即六十四人组成的舞蹈队伍),这是对周礼的严重僭越。孔子对此感到非常愤怒,认为如果连这种僭越行为都能容忍,那还有什么道德底线是不能突破的?
四、引申意义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仅用于批评礼制上的僭越,更常被引申为对任何违反道义、破坏秩序、违背原则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它强调了“底线”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对于某些原则性的错误,不应妥协、容忍。
五、现代应用
场景 | 应用示例 |
社会舆论 | 对腐败、不公现象发出批评 |
家庭关系 | 对长辈或子女的不当行为表示不满 |
工作环境 | 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表示反对 |
政治评论 | 对权力滥用、政策失当进行指责 |
六、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出处 | 《论语·八佾》 |
原意 | 如果连这种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 |
背景 | 孔子批评季氏僭越礼制 |
引申义 | 对违反道德、原则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
现代用途 | 批评不公、腐败、失德等行为 |
语言风格 | 简洁有力,富有哲理 |
七、结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仅是一句古文,更是中华文化中对“底线”与“原则”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失德、僭越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明确的判断,不能一味退让和容忍。
以上就是【是可忍而孰不可忍全文及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