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名词解释】“微言大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夫观其文而不见其意,是不学也;闻其声而不识其情,是不智也。故曰:‘微言大义’。”该词原指孔子在《春秋》中以简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政治和道德思想,后用来形容用简短的话语表达深刻的道理或重大的意义。
一、
“微言大义”强调的是语言的精炼与内容的深刻性。它不仅适用于文学作品,也常用于评价文章、言论或行为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在日常交流中,若某人言辞简洁却寓意深远,便可称为“微言大义”。此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语言艺术的高度追求,也反映了古人重视思想深度的传统。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微言大义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释义 | 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或重大意义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文章、言论或行为中蕴含的深意 |
近义词 | 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言近旨远 |
反义词 | 空洞无物、言不由衷、浮光掠影 |
使用场景 | 文学评论、学术分析、日常评价等 |
文化内涵 | 体现中华文化中对语言精炼与思想深度的重视 |
典型例子 | 孔子作《春秋》,以简练之笔写治国之道;现代作家用短句表达人生哲理等 |
三、结语
“微言大义”不仅是语言艺术的体现,更是思想深度的象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最深刻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提醒我们,在表达时应注重内容的质量与思想的深度,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华丽。
以上就是【微言大义名词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