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的成语】“老骥伏枥”是一个源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的典故,原句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年老体衰,仍怀有远大志向和不屈精神。后来,“老骥伏枥”被广泛用作成语,用来形容人虽年事已高,但依然胸怀大志、不甘平庸。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老骥伏枥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原文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含义 | 比喻人虽年老,仍有远大志向和奋斗精神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老年人仍然积极进取、不甘落后 |
近义词 | 壮心不已、老当益壮、志在千里 |
反义词 | 老气横秋、心灰意冷、安于现状 |
二、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延伸意义
“老骥伏枥”最早出自曹操的《龟虽寿》诗中,虽然这首诗是曹操以自述的方式表达自己虽年迈但仍怀有雄心壮志,但后人将其引申为一种精神象征,常用于鼓励人们无论年龄多大,都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个人,也常用于描述企业、组织或国家在面临挑战时仍能保持斗志,继续前行的精神状态。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鼓励老人 | “虽然年纪大了,但您还是‘老骥伏枥’,值得我们学习。” |
描述企业 | “这家老字号企业在市场变化中依然‘老骥伏枥’,不断创新。” |
表达信念 | “我虽年近半百,但心中仍有‘老骥伏枥’的豪情。” |
四、小结
“老骥伏枥”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年龄不是限制梦想的枷锁,而是积累经验的财富。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心中有志,就永远可以“志在千里”。
通过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和用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
以上就是【老骥伏枥的成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