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不利是什么意思】“出师不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出征或开始做某事时没有取得顺利的结果”。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行动或计划刚开始就遇到了挫折、失败或不顺利的情况。它不仅用于军事领域,在日常生活中也广泛用于描述各种事务的开局不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出师不利 |
拼音 | chū shī bù lì |
注音 | ㄔㄨ ㄕㄧ ㄅㄨˋ ㄌㄧˋ |
释义 | 出征或开始做事时遭遇失败或挫折,未达预期目标 |
来源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郑人请盟,楚人弗许。郑人又请,楚人乃许。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楚子曰:‘吾与郑君有盟,今郑伯来,必有大功。’于是遂伐晋,晋人出师不利。” |
用法 | 多用于叙述事件初期的不顺利情况 |
近义词 | 初战失利、开局不利、屡遭挫折 |
反义词 | 旗开得胜、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商业项目 | 公司新推出的手机产品上市后反响平平,可以说是出师不利。 |
学术研究 | 他的论文在第一次投稿时被拒,算是出师不利。 |
体育赛事 | 球队在首场比赛中输给了强敌,可以说是出师不利。 |
政治活动 | 新上任的市长在首次政策宣讲会上遭遇冷场,舆论评价为出师不利。 |
三、延伸理解
“出师不利”不仅仅指事情一开始就失败,更强调的是在初期阶段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或阻碍,可能影响后续的发展。这种现象在很多领域都可能出现,比如商业、科研、政治等。面对“出师不利”的情况,关键在于及时调整策略、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四、结语
“出师不利”是汉语中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提醒人们在开始一项重要任务时要谨慎准备,同时也要有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一开始遇到困难,也不代表最终会失败,只要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仍有机会扭转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