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是什么意思】“垂拱”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尤其在历史、政治和文化语境中具有特定含义。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或统治方式,强调君主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一、
“垂拱”一词源于《尚书》等古籍,意指帝王以垂衣拱手之姿治理天下,象征着君主不劳而治、政通人和的理想局面。其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即通过顺应自然、减少干预来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在历史上,“垂拱”常被用来形容盛世或清明的政治环境,如唐朝初期的“垂拱之治”。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垂拱 |
出处 | 《尚书》、《汉书》等古代典籍 |
字面意思 | 垂衣拱手,形容帝王从容不迫地治理国家 |
引申义 | 君主无为而治、政通人和的理想政治状态 |
历史背景 | 常用于描述太平盛世,如唐朝初年的“垂拱之治” |
哲学内涵 | 体现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顺其自然、少干预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文学、历史研究或对理想政治状态的比喻 |
相关概念 | 无为而治、太平盛世、清平世界 |
三、结语
“垂拱”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更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理念。它反映了古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顺势而为”的智慧。理解“垂拱”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深层逻辑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