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东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安溪县湖头镇。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以其独特的传统食品湖头米粉闻名遐迩。为了保护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1年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湖头米粉》(DB35/T 1195-2011)标准,对湖头米粉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
一、适用范围与定义
该标准适用于在湖头镇及周边特定区域内生产的湖头米粉。这些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包括适宜种植水稻的土壤、充足的光照和降雨量等,为生产高质量的湖头米粉提供了基础保障。标准中明确了湖头米粉是以当地种植的大米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泡、磨浆、蒸煮、压榨、晾晒等多个工序制作而成的传统特色食品。
二、质量要求
1. 感官指标:湖头米粉应色泽洁白、条形均匀、表面光滑无裂痕;气味清香纯正,无异味。
2.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不超过13%,灰分含量不超过0.8%。
3. 卫生指标: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不得检出致病菌和其他有害物质。
三、检验方法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标准规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例如,感官检查可以通过目测、鼻嗅等方式进行;理化指标则需要借助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手段来测定;卫生指标则需按照国家规定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执行。
四、检验规则
湖头米粉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类型。出厂检验是每批产品都必须进行的基本检查项目,而型式检验则是当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或新产品首次投放市场时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此外,还对抽样数量、判定规则等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五、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为了维护湖头米粉的品牌形象并方便消费者识别,标准要求其包装上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信息等内容。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挤压碰撞,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污染。贮存环境也需保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常温范围内即可。
总之,《地理标志产品湖头米粉(DB35/T 1195-2011)》标准从多个维度出发,全方位地规范了湖头米粉的生产和流通环节,既体现了当地政府对于保护地方特产的决心,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湖头米粉的整体品质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这份来自福建的美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