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水,窗外的风轻轻拂过树梢,带来几许凉意。我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笔,却迟迟没有动笔。题目就在眼前——“我本来可以”,但思绪却像断了线的风筝,在记忆的天空中飘荡。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本来可以”的故事。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幻想自己成为英雄或者探险家,去征服未知的世界。然而,随着时间流逝,那些天真的梦想逐渐被现实冲淡,变成了藏在心底的一抹遗憾。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勇敢一点,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记得小学时,有一次学校举办演讲比赛,老师推荐我去参加。那是我第一次面对那么多人说话的机会,既兴奋又紧张。可最终,我选择了退缩。因为害怕失败,也因为担心出丑,我放弃了这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后来听同学们说起比赛的精彩片段,我只能默默羡慕,心里隐隐作痛。如果当时鼓起勇气站上台,我是不是也能收获掌声?至少,我可以告诉自己:“我尝试过了。”
还有一次是关于友情。初中时,班里有个同学性格孤僻,不太合群。她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看书,很少与别人交流。有一天,我发现她的作业本掉在地上,便主动捡起来递给她。没想到,这小小的举动竟然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从那以后,我们成了好朋友。但好景不长,由于学业压力和性格差异,我们渐渐疏远了。多年后,偶然听到她过得并不如意的消息,我才意识到,如果当初多一些关心,或许我们还能保持联系。也许,我本来可以成为她生命中的重要支持者。
这些回忆让我明白,“本来可以”并不是一种责备,而是一种提醒。它告诉我们,人生充满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改变未来的轨迹。但无论结果如何,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努力过、坚持过。毕竟,没有人能预见所有可能性,也无法保证每件事都能尽善尽美。
如今,当我再次面对“我本来可以”这个题目时,内心已多了一份释然。虽然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但我相信,未来依然有无数个“本来可以”。只要愿意迈出第一步,就永远不会太迟。
窗外的风停了,月光洒进房间,照亮了我的桌面。我深吸一口气,提起笔,在纸上写下第一句话:“我本来可以……”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