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中央电大”)的课程时,完成形成性考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证据学》这门课程而言,形成性考核不仅检验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考察了实际应用能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和完成这项任务,本文将围绕《证据学》形成性考核的一些关键点提供参考答案。
一、关于证据的基本概念
问题:什么是证据?
答: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它必须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特征。客观性意味着证据必须是真实的,不是虚构或伪造的;关联性要求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合法性则强调收集证据的过程符合法律规定。
二、证据的形式
问题: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有哪些?
答: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物证;
- 书证;
- 视听资料;
- 电子数据;
- 证人证言;
- 当事人的陈述;
- 鉴定意见。
每种证据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证明力,在具体案件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证据来认定事实。
三、证据的分类
问题:如何区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答:直接证据是指可以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无需通过推理即可得出结论。例如目击者提供的现场描述。而间接证据则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的证据。比如监控录像中的模糊影像,需进一步分析才能确定相关情况。
四、证据的审查判断
问题: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如何审查判断证据?
答:首先,要核实证据的真实性,确保没有篡改或伪造;其次,要评估证据的相关性,即该证据是否有助于解决争议焦点;最后,还要检查证据的合法性,确认其获取方式是否合规。只有经过严格审查并满足上述条件的证据才能作为判决依据。
五、案例分析
假设有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案,原告声称被告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事故发生,并提交了事故现场照片、目击者笔录以及交警部门出具的责任认定书等证据。在此情况下,法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 现场照片能否清晰显示事故发生当时的状况?
2. 目击者的身份是否可信?其陈述是否存在矛盾之处?
3. 责任认定书是否由有权机关依法作出?
综上所述,《证据学》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希望以上提供的参考答案能为大家顺利完成中央电大的形成性考核提供一定帮助。当然,具体情况还需结合实际教材和个人理解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