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扬州慢》这首词的基本内容,掌握姜夔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宋代词风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扬州慢》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色;
难点: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现这种情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包括音频文件(朗读版)、图片资料等辅助材料,并且要熟悉教材内容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一段关于扬州古城风貌的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美丽风光。然后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姜夔的《扬州慢》。
2. 初读感知
播放录音范例,请同学们跟着一起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停顿。之后组织全班交流初步印象,比如词作的大致内容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吸引你?
3. 细读探究
分组合作学习,每组负责分析一个部分的内容。例如第一段可以探讨“淮左名都”的含义;第二段则需要关注“废池乔木”这一典型意象的作用。最后汇总各组成果,在班级内分享交流。
4. 拓展延伸
结合历史背景讲述作者姜夔的经历,特别是他为何会写下这样一首充满哀愁的作品。此外还可以推荐其他描写扬州景色或抒发个人情怀的相关诗词供学生阅读比较。
5. 总结归纳
回顾整堂课的重点知识点,强调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们继续深入研究感兴趣的领域,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作业布置
请每位同学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宋词进行赏析,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下节课我们将安排时间专门用来展示这些优秀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