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凭箜篌引》,掌握作品中的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音乐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夸张、想象等手法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古筝演奏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然后提问:“大家知道刚才听到的是什么乐器吗?”引出箜篌这一乐器,并介绍其历史背景。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朗读全文,学生听读。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3. 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其他同学评价朗读效果。
(三)深入研读:
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分析,探讨该段落的内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3. 教师总结: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内容。
(四)拓展延伸:
1. 将《李凭箜篌引》与其他描写音乐的诗词比较阅读,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2. 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关于自己喜爱的音乐或乐器的小诗。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李凭箜篌引》;
2. 搜集更多有关箜篌或其他传统乐器的故事或传说,下节课分享。
以上就是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