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环保工作者中,谭志峰的名字并不算响亮,但他却用自己的方式,在科技与人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环保人”,也不像诗人那样满口风花雪月,但他的内心,始终藏着一颗文艺的心。
谭志峰毕业于环境工程专业,是一名典型的理工男。从实验室到项目现场,从数据模型到实地调研,他的工作内容看似枯燥,却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思考。然而,与许多同行业的同事不同,谭志峰更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用诗歌表达对生态的忧虑。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矛盾体。”他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我学的是工科,做的是环保,但我骨子里却是个写诗的人。”
他的朋友圈里,常常能看到他随手写下的小诗,或是对某片树林、某条河流的感悟。这些文字虽然不华丽,却带着一种真诚的力量。他说:“环保不只是技术问题,它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在工作中,谭志峰也总是试图将艺术与科学结合。他曾参与多个环保项目的策划与实施,但在每一个项目中,他都会加入一些“人文元素”——比如在社区环保活动中引入诗歌朗诵、绘画展览,让居民在了解环保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
“环保不能只靠冷冰冰的数据,”他说,“它需要温度,需要情感。只有当人们真正理解了自然的美好,他们才会愿意去保护它。”
谭志峰的故事,或许并不轰轰烈烈,但却让人印象深刻。他用理工的思维解决问题,用文艺的情怀感染他人。在环保这条路上,他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却是最温暖的那一个。
正如他的一首小诗所说:
> “我不是诗人,
> 也不是科学家,
> 我只是个,
> 在尘世中,
> 希望为地球留下一点温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