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成都府》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诗作,全诗通过描绘成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以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中较为平和、抒情的一篇代表作。
一、原文
> 成都府
> 原文:
> 玉垒山前春雪消,锦官城外早莺娇。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平沙夏夜遥。
> 花重锦官城上路,草色新添柳色饶。
> 谁遣巴山来客梦,西风一夜入江潮。
二、翻译
玉垒山前春雪渐渐融化,锦官城外早春的黄莺啼声婉转。
江水曲折地环绕着芬芳的田野,月光洒在平坦的沙滩上,夏夜显得格外悠长。
花儿盛开,点缀着锦官城的街道,青草新生,柳色更加浓郁。
是谁让远道而来的游子在梦中思念巴山?西风一夜之间吹入江面,掀起层层波涛。
三、注释
- 玉垒山:位于成都附近,是古代蜀地的重要地标。
- 锦官城:古时成都的别称,因织锦业发达而得名,是当时繁华之地。
- 花重锦官城上路:形容春天花开满城,街道被花朵点缀得格外美丽。
- 草色新添柳色饶:春天草木萌发,柳枝新绿,景色繁茂。
- 巴山:泛指四川一带的山地,常用来代指故乡或远方。
- 西风:秋风,象征离别与思乡之情。
四、赏析
杜甫的《成都府》虽不像他其他作品那样充满忧国忧民的沉痛情感,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成都的春日美景,展现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诗中“玉垒山前春雪消”一句,既写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为大地带来生机。
后几句通过对江水、月光、花草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成都这座城市的眷恋。尾联“谁遣巴山来客梦,西风一夜入江潮”,则借景抒情,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融入自然景象之中,使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深度。
此诗虽不显豪放,却处处体现杜甫“诗史”的风格,既有现实主义的描写,也有浪漫主义的情感寄托,是杜甫晚年生活中的一个缩影,也是其诗歌艺术成熟阶段的佳作之一。
五、结语
《成都府》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的抒情之作。它让我们看到杜甫在经历战乱之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功底与独特风格。读此诗,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成都,感受到那份静谧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