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健卫生管理制度】为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营造一个安全、整洁、有序的学习与生活氛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精神,结合本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幼儿园保健卫生管理制度》。该制度旨在规范日常保健与卫生管理流程,提升园所整体卫生水平,预防疾病传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幼儿园设立保健卫生管理工作小组,由园长牵头,保健医生、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等共同参与。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保健医生负责全园幼儿的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卫生宣传等工作;保育员负责班级日常清洁、消毒、物品管理等;食堂人员则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饮食卫生。
二、幼儿健康检查制度
1. 入园前需进行健康体检,确保无传染病或严重慢性病。
2. 每学期定期组织幼儿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口腔等项目,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3. 对患有特殊疾病(如哮喘、过敏等)的幼儿,应提前告知家长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准备。
三、日常卫生管理要求
1. 教室、活动室、寝室等场所每日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2. 定期对玩具、教具、桌椅、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
3. 幼儿个人用品(如水杯、毛巾、被褥等)应专人专用,定期清洗消毒。
4. 餐具、厨具使用后及时清洗并高温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四、传染病防控措施
1. 建立晨检、午检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采取隔离措施。
2. 对传染病高发季节加强监测,必要时暂停集体活动。
3.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幼儿和教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五、饮食卫生管理
1. 食堂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留样等环节的卫生标准。
2. 保证食物新鲜、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食品。
3. 工作人员须持健康证上岗,操作过程中注意个人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六、应急处理机制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等),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流程,确保在第一时间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减少危害。
七、家园共育与卫生宣传
通过家长会、宣传栏、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卫生保健知识,鼓励家庭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健康管理,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氛围。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幼儿园保健卫生管理工作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希望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切实保障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