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花钟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精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花钟”这一概念及其背后蕴含的科学知识。掌握本课生字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和文章的逻辑性,体会作者观察细致、表达生动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花钟”的含义及不同花朵开放时间的规律。
- 难点: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写不同花朵的开放时间来说明“花钟”的形成,并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相关图片、视频)
- 生字卡片
- 花朵图片或实物模型(如纸制花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几幅不同时间开放的花朵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吗?”引发学生兴趣。
2.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花钟》,并问:“什么是‘花钟’?为什么说它是‘钟’呢?”激发学生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检查预习: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组织学生认读、组词,如“苏醒、芬芳、适宜、吻合”等。
3. 整体感知: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花钟”的概念和作用。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段阅读,理解
- 介绍“花钟”的由来。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理解“花钟”的科学依据。
- 列举几种花的开放时间,说明“花钟”的具体表现。
引导学生注意句子结构,如“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2. 小组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哪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它们的开放时间是否与天气有关?
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适时补充。
3. 语言训练:
仿照课文句式,让学生用“几点几分,XX花……”的句式造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10分钟)
1. 联系生活实际: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有‘花钟’的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自然现象可以当作‘钟’?”鼓励学生思考、发言。
2. 情感升华:
教师总结:“大自然中蕴藏着许多奥秘,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引导学生养成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好习惯。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花钟”的科学意义和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2. 作业布置:
- 抄写生字词并组词。
- 观察家中或校园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开放时间,写一篇简短的小日记。
五、板书设计:
```
13、花钟
花钟:植物开花的时间像钟表一样准时
不同花的开放时间:
凌晨四点——牵牛花
五点左右——蔷薇
七点——睡莲
十二点——昙花
体现:观察细致、语言生动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图文结合、朗读感悟、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花钟”的科学原理,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意识,引导他们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