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2025-07-04 08:40:50

问题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卡了三天了,求给个解决办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4 08:40:5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原始农耕生活是迈向文明的重要一步。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早期的农业起源、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家畜的驯养以及原始村落的形成等内容,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先民是如何逐步摆脱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方式,走向定居和生产劳动的。

一、原始农耕的兴起

原始农耕最早出现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些地区气候温和、水源充足,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小米)的国家之一。其中,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余姚,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而半坡遗址则位于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

二、主要农作物与饲养动物

1. 农作物:

- 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是当时重要的粮食作物。

- 粟(小米):主要种植在北方,如黄河流域,是北方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

- 此外,还有大豆、小麦等作物的种植。

2. 家畜饲养:

- 猪、狗、牛、羊等被人们驯养,作为食物来源和劳动力使用。

- 狗主要用于看家护院,牛和马则用于耕作和运输。

三、原始村落的形成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逐渐从游牧转向定居生活,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聚居地。这些村落通常依山傍水,便于灌溉和防御。例如:

- 半坡村:房屋多为半地穴式,有储藏食物的窖穴,显示出早期人类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 河姆渡村:以干栏式建筑为主,适应湿热环境,体现了古人因地制宜的智慧。

四、手工业的发展

除了农业,原始社会的手工业也有了初步发展。人们开始制作陶器、石器、骨器等工具和生活用品。例如:

- 彩陶: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图案精美,反映了当时的艺术水平。

- 骨针、骨锥:用于缝制衣物和加工兽皮。

- 纺织工具:表明当时已有简单的纺织活动。

五、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

原始社会以氏族为基本单位,人们共同劳动、共享资源。部落首领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实行民主选举制度。这种组织形式为后来的国家制度奠定了基础。

六、总结

原始农耕生活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索取向主动创造的转变,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起点。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勤劳,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点小结:

-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原始农耕的重要发源地。

- 河姆渡遗址代表南方稻作文化,半坡遗址代表北方粟作文化。

- 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原始村落的形成。

- 原始社会以氏族为单位,实行民主管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