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以中秋夜月为背景,借景抒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千古绝唱。它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从内容上看,《水调歌头》围绕“明月”展开,既有对宇宙的追问,也有对人生的思考。苏轼以“把酒问青天”的豪迈,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而“我欲乘风归去”则体现了他对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然而,他也深知“高处不胜寒”,最终选择留在人间,与亲人共度良宵。这种由幻想回到现实的情感转变,正是整首词的动人之处。
此外,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道出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哲理,成为后世广为传颂的名句。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令人动容。
《水调歌头》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其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更因为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人生智慧。苏轼用一首词,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完美结合,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命、情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如今,每当中秋佳节来临,人们仍会吟诵这首词,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温情与哲思。苏轼的《水调歌头》,不仅是一首词,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