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middot及谁翻乐府凄凉曲诗词鉴赏)】《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经典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与婉约的风格著称。这首词虽未在传统词谱中广泛流传,但因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后人广为传诵与研究。
“采桑子”是词牌名,源自唐代教坊曲,多用于描写男女情爱或自然风光。而“谁翻乐府凄凉曲”则点明了词的主题——对旧时乐府诗中悲凉情感的追忆与感慨。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种孤寂、哀愁的情绪,仿佛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倾听古乐,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全词
>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通过“风”、“雨”、“灯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然而,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寄托。
“谁翻乐府凄凉曲?”开篇设问,引人入胜。这里的“翻”字,既有“翻唱”之意,也有“回忆”之感。作者似乎在问:是谁在翻唱那首古老的凄凉曲调?这一句不仅点明了词的主题,也暗示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风也萧萧,雨也萧萧”,以重复的叠字手法强化了环境的冷清,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风雨之中沉寂。而“瘦尽灯花又一宵”,则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漫长的时间感。灯花枯瘦,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空虚。
下阕转入内心世界的描写:“不知何事萦怀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困惑与迷茫。他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在心头萦绕,无法释怀。这种情绪在“醒也无聊,醉也无聊”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无论清醒还是沉醉,都无法摆脱心中的苦闷,可见其情感之深重。
最后两句“梦也何曾到谢桥”,则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谢桥,相传是古代才子佳人相会的地方,常用来象征爱情与美好。而“梦也何曾到谢桥”,则透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失落。即使在梦中,也无法回到那个曾经的美好之地,足见作者对过往的留恋与对现实的无奈。
综上所述,《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爱情以及命运的思考。纳兰性德以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结合,使这首词成为清代词坛中的瑰宝之一。
此词虽短,却意味无穷,值得反复品读与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