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知道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有些则会下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 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木块、石头、塑料瓶、纸片、金属勺子等)
- 透明水盆或大容器
- 记录表(每组一份)
- 水
- 小毛巾(用于擦手)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5分钟)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看到过船在水里漂着?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浮在水面上,而有的却会沉下去呢?”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兴趣。
2. 实验操作(15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的物品和记录表。教师示范如何将物品放入水中,并观察其是否浮起或下沉。
-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先猜测“这个东西会不会浮起来”,然后放进水里看看结果。
- 幼儿轮流进行实验,记录结果,可以用图画或符号表示“浮”或“沉”。
3. 分享交流(5分钟)
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适时引导幼儿说出“我猜……,结果是……”,并总结哪些材料容易浮,哪些容易沉。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有些东西像木头一样轻,所以会浮在水面上;有些东西像石头一样重,就会沉下去。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四、延伸活动:
-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寻找家里的物品,进行沉浮实验,并带回来与同伴分享。
- 在科学角投放更多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强,能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部分幼儿在语言表达上还需加强,今后可多提供表达机会,帮助他们更清晰地描述自己的发现。
六、注意事项:
-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打翻水盆。
- 提醒幼儿不要把物品放入口中,保持桌面整洁。
- 对于个别操作困难的幼儿,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和鼓励。
附:记录表示例(可打印)
| 物品名称 | 我的猜测(浮/沉) | 实际结果(浮/沉) |
|----------|------------------|------------------|
| 木块 |||
| 石头 |||
| 塑料瓶 |||
| 纸片 |||
| 金属勺子 |||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沉浮的基本原理,还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探索的乐趣,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