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之三】《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情感与心理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小作者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敢攀登的精神,激发学生面对挑战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共同克服困难的过程,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感悟“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思考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爬过山?爬山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爬山’的文章——《爬天都峰》,看看文中的‘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二)复习回顾(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两课时的内容,简要梳理文章结构,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三)精读感悟(15分钟)
1. 分段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和老爷爷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
2. 合作探究:
- 问题一:“我”一开始为什么不敢爬天都峰?
- 问题二:老爷爷为什么要鼓励“我”?
- 问题三:他们是怎么一步步爬上山顶的?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角色扮演(10分钟)
请学生选择“我”和老爷爷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通过模仿对话和动作,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像‘我’一样遇到过困难?你是怎么做的?”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自己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和做法。
(六)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主旨:“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战胜了______》,记录一次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
五、板书设计:
```
《爬天都峰》
——勇敢攀登,不怕困难
我:犹豫 → 鼓起勇气 → 成功登顶
老爷爷:鼓励 → 一起努力 → 共同胜利
主题:团结互助,勇于挑战
```
六、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言表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