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案】教学有理数的加法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正负数相加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
-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时符号的确定及绝对值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练习题卡。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直尺。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小明昨天从家出发,先向北走了5米,接着又向南走了3米,他现在的位置相对于家在哪里?”
引导学生思考并用数学表达式表示:+5 + (-3) = ?
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有理数加法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5分钟)
(1)同号两数相加
教师举例说明:
① (+2) + (+3) = +5
② (-2) + (-3) = -5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规律:
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
教师举例说明:
① (+4) + (-2) = +2
② (-4) + (+2) = -2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
异号两数相加,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数决定,绝对值相减。
(3)一个数与0相加
教师举例说明:
① (+5) + 0 = +5
② (-5) + 0 = -5
得出结论:任何数与0相加仍为原数。
3. 巩固练习(15分钟)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 计算:(-7) + (-3) = ?
- 计算:(+6) + (-4) = ?
- 计算:(-8) + (+8) = ?
- 计算:(-5) + 0 = ?
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教师适时点评。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以下几点:
- 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
- 异号两数相加,符号由绝对值大的数决定,绝对值相减;
- 0与任何数相加,结果仍是该数。
5. 布置作业(2分钟)
- 完成课本P35页第1至5题;
- 预习“有理数的减法”。
五、板书设计
```
有理数的加法
1. 同号相加: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
例:(+2)+(+3)=+5;(-2)+(-3)=-5
2. 异号相加:符号由绝对值大者决定,绝对值相减
例:(+4)+(-2)=+2;(-4)+(+2)=-2
3. 0的加法:结果不变
例:(+5)+0=+5;(-5)+0=-5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但在异号相加时仍有部分学生容易混淆符号的判断。今后教学中应加强个别辅导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