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弃书捐剑》原文及译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文章和故事,它们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弃书捐剑》是一篇富有寓意的古文,讲述了一个人从读书到弃书、从习武到捐剑的过程,反映了人生选择与价值观的变化。
一、原文
弃书捐剑者,非无志也,乃志有所专耳。昔有少年,好读书,慕古人之风,遂入学,诵经史,习辞章。年长,志益坚,欲以文章显于世。然天不假年,未及成名,而身先殁。
其友人叹曰:“此子若能习武,或可建功立业。”遂劝之。少年闻之,乃弃书而习剑,日练夜习,终成剑客。后游四方,行侠仗义,名震江湖。
然一日,遇高人,问曰:“汝何故弃书而习剑?”少年对曰:“吾本欲以文传世,然时运不济,遂转而求武。”高人笑曰:“文武之道,本为一体。汝若能兼修,岂不更胜?”少年沉思良久,遂复拾书卷,弃剑归家,潜心研读,终成一代儒将。
二、译文
“弃书捐剑”并不是没有志向,而是志向有了明确的方向。从前有个少年,喜欢读书,仰慕古人的风范,于是进入学堂,诵读经史,学习文章。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志向更加坚定,希望能凭借文章扬名天下。然而命运多舛,他还没来得及成名,就早早去世了。
他的朋友感叹道:“如果这个孩子能学习武艺,或许还能建立一番功业。”于是劝他改学武艺。少年听后,便丢下书本,开始学习剑术,日夜练习,最终成为一位剑客。后来他游历四方,行侠仗义,名声传遍江湖。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高人,高人问他:“你为什么放弃读书去学剑呢?”少年回答说:“我原本想通过文章流传后世,但时运不济,所以转而学武。”高人笑着说:“文与武的道理,本来是相通的。如果你能两者兼顾,岂不是更好?”少年沉思许久,最终又重新拿起书本,丢下剑,回到家中,专心研读,最终成为一代儒将。
三、赏析与思考
《弃书捐剑》虽短,却寓意深远。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有时候,改变方向是为了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时,文中也体现了“文武兼修”的思想,强调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选择:是坚持理想,还是随波逐流?是追求安逸,还是勇敢挑战?这篇文章提醒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探索与调整,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
四、结语
《弃书捐剑》不仅是一篇古文,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勇于改变,寻找新的可能。无论是读书还是习武,只要心中有志,脚踏实地,终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