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原文及赏析】南宋时期,国家动荡,战事频繁,许多文人墨客在战火中寄托家国情怀。陆游便是其中一位,他一生忧国忧民,诗作多以爱国为主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便是他得知收复西京(今洛阳)的消息后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希望。
一、原文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子犹开九庙台。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河滚滚浪涛湍。
此身虽在堪惊处,心却长悬汉阙前。
二、诗歌解析
这首诗写于南宋绍兴年间,当时金兵南侵,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武均州是当时一位有威望的将领,他传来的消息是“西京已复”,即洛阳被收复。这一消息令陆游激动不已,于是写下此诗。
首联“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描绘了老将仍能建功立业的豪情,以及收到捷报的喜悦。这里“白发将军”可能是武均州本人,也可能是陆游对当时将领的一种象征性描写。
颔联“胡儿敢作千年计,天子犹开九庙台”则暗含讽刺与感慨。胡人(指金人)妄想长期占据中原,而朝廷却仍在维持礼仪制度,似乎并未真正重视收复失地。这句诗既有对敌人的蔑视,也有对朝廷无能的不满。
颈联“古戍苍苍烽火寒,大河滚滚浪涛湍”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烽火连天,黄河奔腾,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壮阔。
尾联“此身虽在堪惊处,心却长悬汉阙前”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虽然身处边远之地,内心却始终牵挂国家安危,渴望收复故土。这种“身在江湖,心系朝廷”的情感,正是陆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三、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整首诗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
2. 语言凝练:诗句简洁有力,意象鲜明,如“古戍苍苍”、“大河滚滚”等,增强了画面感。
3. 对比手法:通过“白发将军”与“胡儿”、“九庙台”与“烽火寒”的对比,突出了忠臣与奸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 结构严谨:四联层层递进,从喜讯到反思,再到环境描写,最后落脚于内心的坚守,结构清晰,情感饱满。
四、历史背景与意义
“西京”即洛阳,是古代中国的重要都城之一,象征着中原文化的中心。南宋时期,由于北方失守,朝廷偏安江南,收复西京成为许多将士和士人的共同愿望。陆游虽未亲历战事,但他的诗作却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与民族情感。
这首诗不仅是对一次军事胜利的庆祝,更是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对民族尊严的捍卫。它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结语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深意的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期望。在今天看来,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