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狐狸爸爸鸭儿子》】一、活动名称:
《狐狸爸爸鸭儿子》
二、活动目标:
1.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讲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倾听与理解能力: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能力。
3.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让幼儿体会亲情的温暖,感受不同动物之间的友谊与关爱。
4. 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或设计新的情节。
三、活动准备:
- 故事绘本《狐狸爸爸鸭儿子》
- 动物头饰(狐狸、鸭子、其他小动物)
- 背景音乐(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温馨氛围)
- 白板、彩色粉笔、图画纸等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今天我们要听一个特别的故事,故事里有一只狐狸和一只小鸭子,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 故事讲述(10分钟)
教师生动地讲述《狐狸爸爸鸭儿子》的故事,注意语调的变化,适当加入动作和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关键情节处提问,如:“你觉得狐狸为什么愿意当鸭子的爸爸?”“你有没有遇到过像狐狸这样帮助别人的人?”
3. 讨论与分享(8分钟)
引导幼儿围绕故事展开讨论:
- “你觉得狐狸和鸭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 “如果你是这只小鸭子,你会怎么感谢狐狸呢?”
-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4. 角色扮演(10分钟)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协助整理台词,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增强参与感和表现力。
5. 延伸活动(5分钟)
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最棒的爸爸”,并说说自己想对爸爸说的话,进一步深化情感体验。
五、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继续创作“我的爸爸”主题作品。
- 鼓励幼儿回家后向父母讲述这个故事,并记录下父母的反应。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语言活动以《狐狸爸爸鸭儿子》为主题,旨在通过有趣的故事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同时引导他们关注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整体来看,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参与度较高,大多数孩子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1. 时间控制:部分环节时间稍长,导致后面的延伸活动未能充分展开,今后需更合理安排时间分配。
2. 个别差异:有些幼儿在表达上较为害羞,需要更多鼓励和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互动形式:虽然有角色扮演,但可以尝试增加更多小组合作或游戏化的互动方式,提升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总体而言,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在听、说、读、演等多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亲情的理解和感知。今后将继续优化教学策略,让语言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贴近幼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