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闲情赋》原文及译文】《闲情赋》是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篇抒情小赋。文章以清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之情。虽名为“赋”,实则更近于散文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一、原文
余闲居,览物而思,感怀而赋。夫人生之在世,若浮云之过隙,倏忽之间,已成往事。故吾常独坐幽篁,抚琴而歌,寄情山水之间,忘忧于尘世之外。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以为蝴蝶矣,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吾今处世,亦如庄子之梦,不知身为何物,心为何事。
或曰:“人当求功名,立大业,以显于世。”吾闻之,笑而不应。盖功名如风中之烛,瞬息即灭;富贵如镜花水月,终不可得。惟闲情逸致,可久留于心。
于是,吾托志于松竹之间,寄意于烟霞之上。晨起而观云,暮归而听雨。不问尘寰之荣辱,不计世间之得失。唯愿心无挂碍,意自安然。
二、译文
我平日闲居在家,常常静坐沉思,看到周围的景物便心生感慨,于是写下这篇赋。人生在世上,就像浮云掠过缝隙,转瞬即逝,一切皆成过往。所以我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中,弹琴歌唱,寄托情怀于山水之间,忘却尘世的烦恼。
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起舞,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蝴蝶;但醒来后,又不知道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这便是所谓的“物化”。如今我生活在世上,也如同庄子的梦境,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心中究竟为何事所牵绊。
有人对我说:“人应当追求功名,建立大业,以便闻名于世。”我听了之后只是微笑,并不回应。因为功名就如同风中的蜡烛,短暂易熄;富贵犹如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抓住。唯有闲适的情趣,才能长久地留在心中。
于是,我把志向寄托于松树和竹林之间,将心意寄托于云霞之上。清晨起来看天上的云彩,傍晚归来听雨声。不问人间的荣辱得失,不计较世间的成败进退。只愿内心没有牵挂,心境自然安宁。
三、结语
《闲情赋》虽短,却蕴含了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他不慕荣华,不逐名利,甘于隐逸,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像陶渊明那样,学会放下执念,回归本真,寻找心灵的宁静与安详。